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胸痛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发布时间:2016-05-18  作者:nmgyy_wby  浏览次数:次  字号:[
 

    本站讯(医宣)2016年5月18日自治区首家胸痛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正式启动运营。自治区卫计委副主任尹赤林、自治区公安厅政治部人事处调研员、团委书记安耀彬、呼和浩特市卫计委副主任刘院君、120指挥中心主任张良及有关单位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 尹赤林副主任为大会致辞。启动仪式由莎如拉副书记主持,袁军副院长作为胸痛中心主任在启动大会上介绍了我院胸痛中心从筹备到启动运营的情况。最后,孙德俊院长宣布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胸痛中心正式启动运营。仪式结束后,院领导陪同来宾及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胸痛中心各系统的急救流程、急救设备和核心团队的急救能力。观摩中,大家纷纷赞叹内蒙古医院胸痛中心急救诊疗流程非常规范有序,不愧为是自治区首家规范化急救中心,为全区各级医院开展胸痛急救诊疗树立了样板。

  2014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区筹建首家胸痛中心,经过一年多紧张周密的筹备。胸痛中心已建设成一个完整规范的急救体系,由核心医疗技术专家团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医疗云技术;“扁鹊飞救”专用急救通讯系统等现代先进医疗急救手段组成的,能够对胸痛患者进行快速诊疗的规范化急救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自治区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有责任为全区人民提供最优质的医疗保障。我院胸痛中心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发挥多学科联动的优势,建立整合了包括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影像学科(超声心动图、放射科、CT、MRI)、检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120急救车、信息中心等科室组成的急救诊疗技术团队及服务团队。其中专责小组有:院前急救组,冠脉介入组,心内科会诊组。装备了“扁鹊飞救”专用急救通讯系统。在中心办公室、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救护车和联网医院布设专用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和接收终端。专责医师配置专用数据接收手机。系统可实现的无线信息传输功能:一是由救护车及基层医院传送:十二导联心电图、无创血氧、无创血压、指端血糖、肌钙蛋白、车内现场实时急救影像。二是中心办公室、CCU、导管室、专用手机可接収心电图等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信息、病人的X光 \CT \MRI \B超 、救护车内现场影像信息,救护车辆GPS实时定位信息。

  我院胸痛中心在以上软硬件的支持下,极大地优化了胸痛救治流程,提高了胸痛急救诊疗水平,为胸痛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并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供了保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启动和运营,标志着自治区胸痛急救医疗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是造福百姓的又一民生工程。

   

  相关链接:

  “胸痛中心”建设成为中国专家的共识。

  目前国际上胸痛中心建立较好的有美国和德国。两国分别有各自的相关专业学会。美国有5000余家胸痛中心。德国称为胸痛单元,有150余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2013年启动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制定相关工作标准,开始在全国推行建立规范化的胸痛中心。针对的人群是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目的是及时诊断和治疗包括急性心梗在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以胸痛、胸闷为主要表现的致命性疾病。特别是使急性心梗患者能够得到急诊介入治疗。

  1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由于ACS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

  目前临床急性胸痛和ACS的诊断治疗中存在如下问题:(1)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胸痛涉及多个器官疾病,除ACS外,临床相对少见的疾病如肺栓塞等易被漏诊,或诊断不及时,导致致命性后果。临床医生对胸痛的鉴别诊断常感觉无从下手。(2ACS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由于ACS症状具有多样性,很多医生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选择将胸痛患者收入院观察。临床实际情况是,收入院的胸痛患者中,只有1015%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70%的患者最终除外ACS或未发现任何疾病。尽管如此,仍有5%的ACS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从急诊出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出院导致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3)各种原因导致ACS治疗延误,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远未达到ACC/AHA指南推荐的标准。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的关键,1小时内成功再灌注患者,死亡率只有1.6%,甚至可以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而6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死亡率增加到6[7]。很多患者对STEMI症状认识不足,或因症状不典型,延误了就诊时间;已经就诊患者因症状不典型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明确诊断的心肌梗死患者因救治流程不通畅,导致再灌注时间延误。(4)心脏监护病房的建立和早期再灌注治疗极大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疗已处于心肌缺血的终末环节,很多心肌梗死患者最终仍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成立了胸痛协会相关学术组织。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在医院内设立有胸痛中心。各国研究均显示,胸痛中心的建立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及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了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与传统住院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可以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医疗费用只有传统住院13天方法的20%和50

  2、我国建立“胸痛中心”及规范“急性胸痛”救治流程的必要性 365医学网

  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linical Pathway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China,CPACS)显示,我国ACS治疗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患者求治延迟明显,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在二级医院为5小时,三级医院长达8小时;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20%的患者出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三是治疗欠规范,只有1/3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接近60%的低危患者接受了介入性的检查和治疗,而2/3的高危患者没有接受介入检查;四是临床预后差。ACS患者院内事件,特别是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国际发表的注册研究数据,二级医院尤为明显,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达到18%。在我国推广胸痛中心概念非常必要。

  3、“胸痛中心”的教育功能。

  就医延迟是缺血性心脏病成为致命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将症状正确解释为心脏病发作是早就医的重要因素。北京市关于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北京市STEMI患者就医延迟明显,50%发病后1小时才决定就医,只有18.8%的患者发病后1小时内到院,44.6%的患者发病后2小时到院,20.3%的患者延迟就医超过6小时。仅58.2%STEMI患者能够将症状正确解释为心脏病发作。MI病史、无晕厥发作、症状间断、症状能够耐受、未将症状归于心脏病是患者就医延迟的独立预测因素。北京市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现状研究显示,接受CPR培训和未接受CPR培训的居民,其家人发生心脏骤停后CPR救治成功率分别为22%7%,差异非常显著,提示社区教育是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胸痛中心”的建立促进了社区医生和居民对STEMI症状的重视。美国“胸痛中心”成功的经验是将“胸痛中心”概念和全民胸痛知识教育项目(early heartattack care program, EHAC awareness program)结合起来,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STEMI症状的普及和心肺复苏培训, 使社区居民意识到如果在胸痛症状刚出现的时候得到及时处理,心肌梗死不一定致命,甚至可以避免。通过教育居民,使其早就诊,同时使用规范的胸痛诊治流程,最终达到快速有效识别和治疗心肌梗死,避免误诊、漏诊其他致命性胸痛疾病以及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的目的。

 

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胸痛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胸痛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胸痛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网站首页  |  专题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医疗设备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网址:http://www.nmgyy.cn 网站建设世纪泓科技 蒙ICP备2020004286号-1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20号 电话:0471-3283999  邮编:010017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