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科研教学成果
中国蒙古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14-08-06 浏览次数:次   字号:[
  

成果名称:中国蒙古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

起始时间:2003年10月至2011年1月

项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所属专业:临床医学眼科学专业

获奖年份:2013年

奖项名称: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负责人:崔巍  二级主任医师  主要承担立题、病例收集、手术回访、研究生指导、论文校审

团队成员:

  路强    主任医师    博士学位    主要承担病例收集、论文撰写

  云丽娜  副主任医师  硕士学位    主要承担病例收集、统计学处理

  高伟    主任医师    大学本科    主要承担病例分析、研究生指导

  李臻    副主任医师  硕士学位    主要承担病例采集、文献检索

  张伶俐  主治医师    硕士学位    主要承担病例检查、术后随访

  李丹    主治医师    博士学位    主要承担病例收集、回访、咨询

  成果简介

  青光眼是四大致盲性眼病之一,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占1/3,而我国又以PACG最为多见,目前研究发现PACG与种族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具体机制未明,对蒙古族PACG发病机制的探讨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病例选择诊治于我科符合研究标准的连续病例,并按标准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蒙古族无PACG组,蒙古族PACG组,汉族无PACG组,汉族PACG组,其中蒙古族病例的三代直系亲属均为蒙古族。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测量各组眼前段生物学指标,透射电镜观察小梁组织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梁细胞的凋亡率,应用亚硝酸还原酶法检测4组病例房水及血清中一氧化氮的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UBM检测结果显示蒙古族PACG组与汉族PACG组比较,两组均存在前房浅,晶状体、睫状体相对位置偏前,睫状突增厚,小梁睫状体距离变短,巩膜睫状体夹角变小,房角开放距离变小等,但蒙古族无PACG组与汉族无PACG组比较,前者存在角膜小,前房浅,房角窄,晶状体厚,晶状体位置相对偏前等解剖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显示蒙古族无PACG组的小梁组织超微结构发生改变,与汉族无PACG组有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显示蒙古族PACG组与蒙古族无PACG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汉族PACG组(p<0.05)。各组间房水及血清一氧化氮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组与汉族组之间NO浓度无相关性。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蒙古族眼前段解剖结构的变异易导致瞳孔阻滞和周边虹膜膨隆,引起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蒙古族小梁网细胞的高凋亡率提示蒙古族与汉族可能存在遗传基因的差异,使小梁网细胞凋亡数目增多导致小梁网组织滤过功能下降,同时,我们的研究也证实蒙古族小梁网超微结构与汉族也有明显差异,可导致房水流出道阻力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蒙古族易患PACG。本研究中在统计学上未显示NO与种族、PACG有关,一方面NO受多因素、多系统调控,调控机制复杂。一方面可能需待进一步多地域、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综上,我们通过活体生物学检测,病理组织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和临床标本检测对蒙古族PACG的发病机制做了深入探讨,为蒙古族PACG的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网站首页  |  专题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医疗设备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网址:http://www.nmgyy.cn 网站建设世纪泓科技 蒙ICP备2020004286号-1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20号 电话:0471-3283999  邮编:010017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