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孙德俊:带着医者初心仰望星空
发布时间:2023-12-04  作者:nmgyy_hxnk  浏览次数:次  字号:[
 

      “我就是一名呼吸科医生,作为医生要敬畏生命、尊重科学,救治病人的同时要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搞研究,如果没有让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治疗,就不能算作好医生。”近年,呼吸健康成为了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从传统呼吸内科到现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德俊深知这一路走来是所有呼吸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他,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实至名归。

微信图片_20231228091147.jpg

医者之问|坚守医生初心的笃行     

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五楼的呼吸诊室内,孙德俊正在和患者交流,患慢阻肺多年的陈阿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和呼吸康复,病情稳定了,每到冬天就犯的病,今年冬天并没有发作。慢阻肺患者一经诊断就需要长期用药,并需要定期随诊评估。陈阿姨总是“如约而至”来复诊。孙德俊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查房、会诊、出门诊。他说,在一问一答中,如果能把令患者焦虑的问题搞明白并帮助他们解决了,那就是他最快乐的事儿。   

微信图片_20231228091125.jpg

  “医生也是‘侦探’,要从细微处寻找蛛丝马迹,要多问为什么。呼吸疾病多为慢性病,需要长期观察,跟踪随访。即便患者转到其他科室或出院了,也要关注患者后续的各项指标变化。做医生就是不断地去思考,足够地了解病情的细微变化,才能针对性地制定治疗和管理方案。”这是孙德俊从医多年来的心得体会,也是他对科室年轻医生的要求。     

 孙德俊做住院医师时,有一位重度慢阻肺患者,一到冬天就来住院,开始是一年住一次,后来变成一年住两次,甚至三次。尽管当年治疗手段和技术有限,每次住院期间孙德俊都耐心地通过给病人抗炎、吸氧、化痰、止喘等综合治疗,尽最大努力力争使病人转危为安。

学科之道|一个跨越20年的工程    

  

  1994年,孙德俊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内蒙古从事呼吸一线工作,深切地感受到呼吸疾病诊疗能力的薄弱和群众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2005年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深造,回国后继续奋战在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   

  2001年,孙德俊在所在医院设立了自治区首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将呼吸内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属全国首家。孙德俊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呼吸危重症救治能力,符合现代呼吸病学发展的趋势。     

微信图片_20231228091134.jpg

 多年来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历带给孙德俊最深刻的感悟是,“首先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全面了解学科发展趋势,熟知疾病诊疗规范,不断与“国家队”探讨交流,才能知道内蒙古的呼吸学科应该如何建设”。在孙德俊看来,无论是PCCM建设,还是呼吸专科医疗从业人员培训,都是需要一个规范的过程。孙德俊率先在自治区建立呼吸专科医联体,覆盖全区大大小小200多家医疗机构。工作之余,脚踏实地带着专家组走访了自治区各盟市的主要医疗机构,调研学科建设情况。通过上午做调研列问题,下午开会研究解决方案,让医院院长和呼吸科主任一起立下学科发展“军令状”,推动内蒙古自治区PCCM规范化建设进入国家第一方阵。孙德俊牵头设立了全国首批、自治区唯一的PCCM专培基地,带领自治区加入国家呼吸专科医师培养体系,甘为人梯为年轻一代的PCCM学员“铺路”,打通一个个渠道,尽量让规建的成果能延伸到基层的每一家医疗机构,这样能让偏远地区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规范有效的治疗,这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科学之思|探索科研未知的勇毅    

 孙德俊常常讲“医学研究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更是一种规范诊疗前提下的探索。科研的关键还是要带着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等等,多角度、多学科交叉共同解决问题,这是医学研究的核心,这样出来的研究成果能够贴合临床需要,进而推动疾病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只有疾病的发病机制清楚了,下一步的危险因素暴露的回避、干预、还有治疗都会跟进,这就是医生应该做的事。“

一次下乡义诊时,他看着家乡的蓝天白云和诊室里的患者不禁思考,内蒙古这么好的环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于是孙德俊带着自己的团队用时9年,走访了全区十二个盟市多家医疗机构,义诊了3万余人,建成了全国首个具有我区特色的呼吸疾病生物样本库。通过生物样本库,挖掘慢阻肺易感基因,首次发现多个基因与慢阻肺发生相关,进一步开展功能研究。建立了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模型,为未来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如今国家级呼吸疾病研究平台的种子,不仅在内蒙古生根发芽、更是开出了花、结出了果,自治区医疗行业唯一的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卫健委慢阻肺诊治重点实验室获批成功,孙德俊担任实验室主任。   

   2020年1月25日,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孙德俊担任内蒙古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在救治过程中,初期肺部影像极不典型。孙德俊结合2003年“非典”救治经验,通过大量阅片,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抓住了肺CT这个判定患者分型、病情转归的重要依据,建立了基于肺部影像组学的病情分型与转归预测模型,预判患者病情变化。     

 2020年4月初,一名患者基础病多,病情危重,经多次抢救,病情反复不见好转。根据多年来呼吸危重症救治经验,孙德俊坚持给患者采用超长时间俯卧位通气,连续治疗15天,病情转好,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医疗团队从中获得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信心。在后续医疗救治中,更加确信超长时间、持续俯卧位通气,对于危重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微信图片_20231228091139.jpg

   孙德俊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进取钻研,亲力亲为地投身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从医近40年,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与探索精神。熟悉他的人说,几乎在任何场合,都能感受到他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他不仅是大家敬重的教授,也是患者口中的“孙医生”,“我想用自己从医经历和科研成果,帮助更多的呼吸疾病患者,使其接受更为适宜的治疗,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随时随地顺畅呼吸”。对于孙医生来说,“每一个患者我都不想放弃。”


网站首页  |  专题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医疗设备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网址:http://www.nmgyy.cn 网站建设世纪泓科技 蒙ICP备2020004286号-1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20号 电话:0471-3283999  邮编:010017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