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李浩杰副院长团队成功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例胸腔镜下房缺修补手术,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独立开展的首例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第六天痊愈出院。
一名16岁少年,从小反复肺炎,近三年剧烈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经过详细检查,该少年的房间隔缺损较大(直径约30mm),不宜行微创封堵治疗,需进行手术修复。 心脏房间隔缺损是指心脏的两个心房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孔洞。这种缺损会导致血液在心房间内进行交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在传统治疗中,这种直径约30mm的大房间隔缺损通常需要通过开胸手术进行修补,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李浩杰副院长团队经过综合评估,决定采用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促进更快地恢复。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技术,通过胸腔镜和特殊手术器械在胸壁上开几个小孔,借助高清摄像头和显示器进行手术。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还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和恢复期并且手术切口美容效果好。 手术过程中,李浩杰副院长及其团队全神贯注,精确操作,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经过三小时的努力,采用涤纶补片成功地修补了少年的房间隔缺损。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手术室麻醉复苏后即脱离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
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微创手术主切口4cm,对胸骨肋骨均无损伤。
采用涤纶补片进行修补,术后心脏内没有金属物。
据悉,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独立开展此类高难度心脏手术。这一创新方案对手术团队的要求极高。由于全胸腔镜手术的视野相对受限,操作狭小,手术器械的操作也极具挑战性,不仅需要医生具有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更需要包括麻醉师、体外循环师、手术护士在内的整个团队的密切协作。此前,基于李浩杰副院长在阜外医院积累的十余年宝贵经验,针对该少年情况组织团队相关人员进行技术的理论学习和技术讲解、术前讨论、手术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准备了应急措施,最后成功地为患者实施了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此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成功开展胸腔镜心脏手术,不仅标志着我院在心脏手术实现技术上新突破,也为患者带来了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新选择。同时我院心脏中心作为首府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将不断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升科研教学能力,让心血管疑难重症患者在家门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更好满足区域内百姓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