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春交替之际,儿童流感患者大幅增多,作为一名儿科医生,这篇科普将从预防到急救,为您梳理科学应对策略。
第一 流感≠感冒的致命差异
流感病毒绝非"严重些的感冒",其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5岁以下儿童、早产儿、基础疾病患儿尤其危险,
【儿童流感“危险信号”识别表】
第二 家庭防护的“三重防线”
1. 疫苗防线
现有疫苗可覆盖主要流行株,每年10月底前完成接种,接种后2-4周产生抗体。重点提示:鸡蛋过敏不再是接种禁忌,慢性病儿童更应优先接种。
2. 环境防线
居家注意每日开窗通风,高频接触物可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消毒,患儿单独房间休息,照料者佩戴口罩
3. 行为防线
教会孩子“咳嗽礼仪”,勤洗手 ,外出注意佩戴口罩
第三 关键48小时决策指南
1.居家观察期(满足全部条件) :体温<39℃且服用退热药后活动力恢复;呼吸平稳(1岁以上<40次/分);能自主进食饮水
2.必须急诊的“红色警报”
如果出现鼻翼煽动、胸骨/锁骨上窝凹陷、四肢冰凉伴皮肤花斑纹、尿量骤减、抽搐、意识模糊、异常哭闹(如尖锐哭叫)中任何一项需及时就医
3.药物使用原则
退热药选择:>6月用布洛芬,>3月用对乙酰氨基酚
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颗粒需在发病48小时内启动(疗程5天,切勿自行减停)